通州旅游政务网

通州名人

日期:2017-11-01
  马经纶

马经纶(1562—1605),字主一,号诚所,明代通州人。少时聪敏好学,17岁为州庠生。万历十三年(1585年)中举,十七年(1589年)考取进士。任山东肥城知县,将《任赠编》(历代先达治政言论集)带至任所,作治县参考依据。到任即以招募代替徭役,以赋税盈余充应缴税粮,减轻当地百姓负担。为加强防御,指挥工匠民夫将士城改建为石城,修筑坚固,竣工后请求朝廷减免应征税额甚多。又大力兴办教育,择址创建“至道书院”,教授并考查士民。在任六年,为民众办有不少好事。因政绩显著,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升任监察御史。

就在他才上任之时,吏部尚书孙丕扬上奏明神宗,指斥浙江右参政丁此吕贪污放纵,而兵部戎政侍郎沈思孝上疏朝廷,阴谋予以解散。马经纶坚持职守,不计己利,认为沈思孝包庇赃官,是罪魁祸首,立即向皇帝奏明,大意是容忍、辩解、包庇孕育祸胎,停止对正人君子的祸害就可以消灭宗庙社稷之祸。话很切直,多数官员给予肯定,马经纶所奏得以实行。

在东北建州,女真部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族属过程中,无时不威胁明朝安全。故明王朝在蓟州驻防重兵,守卫京(北京)榆(山海关)一线,民防不虞。然而于女真部虎视眈眈之际,蓟镇防戎兵士发生骚乱,朝中大臣议论纷纷,并无良策。马经纶即时上疏,大胆提出处置“五策”:将首恶斩首示众、解散胁从、重新组编、给路费回乡、征用本地区民夫入伍;继而起草奏折,建议增强蓟镇边防“五事”:裁撤庸碌无为将领,选训士卒,加强边墙(长城)守备,去除军事专权,拔除祸根。当时,明神宗以为兵部考察不当,波及诸臣,对言官恼怒,10日内贬斥监御史34人,降级、革职者不等,中央与地方官员震惊恐惧。而马经纶不顾个人安危与仕途风险,上疏直言抗争,要神宗优待容让言官。强调指出,一味加罪言官是“损国体”、“累圣明”、“第一大亏损事”。神宗览疏大怒,将他降三级,并调到地方任事。工科给事中林熙春等接连疏奏,为他抗辩道,经纶慷慨陈言,本该给以表彰,如今反责他“直言忤旨”,如此朝中阿谀奉承人将会越来越多。神宗更怒,再贬马经纶为陕西米脂县典史。后来,南京御史林培上疏评论朝政,以为马经纶影响频大,神宗再被迁怒,马经纶被削职为民。李卓吾先生小友詹轸光赞之曰:“侍御立朝,直声动天下,天下望而震焉!”

马经纶罢官家居十年,终日诵读经书史籍,怀念已故清官诤友,曾迁葬工部左郎李钦,安葬老师李春雩、挚友李吉所与武含春等。又置立义地,葬埋穷人,且每年要接济贫士。1602年,曾将好友李卓吾自河南接到通州,住在莲花寺,共同研究《易经》,终使李卓吾完成最后一部著作——《九正易因》。李卓吾被捕入狱,他多方营救,死后又遵遗嘱葬通州城北马厂村西迎福寺侧。他还曾创立马闻道书院,进行讲学。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他病重在家,友人张祥来挥视,他说:“学道有年,到此时才是学道。”于是正容端坐而卒,时年44岁。通州街巷闻他死讯,无不哭泣,肥城人也来吊丧。门人私谥他为:“闻道先生。”天启初期,朝廷恢复其官职,并追赠他为太仆少卿,州人奉祀他在文庙乡贤祠。

 王芝祥

王芝祥(1858—1930年),字铁珊,通州新城南街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任中书科中书,崇尚并研读程朱之学。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间,回通州操办团练,以备保卫京津门户。后任河南光州知州,甚有政绩,三十三年(1907年),升任广西按察使,仍有政声。宣统二年(1910年)提任广西布政使。

1911年,辛亥革命兴起,他与黄兴、蔡锷、李烈钧等人来往密切,与巡抚沈秉坤首先宣布广西独立,赞成共和,被举为副都督,既而率军援助武昌起义。1912年2月,应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黄兴之邀,遗师南京,并加入同盟会,任第三军军长,特授上将衔,兼陆军部高级顾问。4月,统一共和党于南京召开成立大会,选为干事。8月25日,共和党并入国民党,又选任为理事。

袁世凯统治时期,王芝祥与孙毓筠等组织“国事维持会”,南北奔走呼吁,不避艰险,以和平息事,求全国统一。后因袁世凯迫害,蛰居家中。

居家期间,他为通州辛亥革命烈士王治增等申请抚恤。1920年10月,呈请以工代赈修筑通(通州)密(密云)公路。1924年11月任京兆尹,12月又任北京政府侨务总裁。次年7月因年事已高,难适政局,闭门不问政治,致力于慈善事业,任中华总会长。时内战不息,他极力进行调解,并组织救济队分赴战地救护伤员。每遇水旱灾害,即劝募赈资。

1930年7月,他病卒于家,年73岁,葬于通县城南刘老公庄西祖茔。经谭延、胡汉民等合辞陈请,国民政府给予优恤。

  面塑大师汤子博

运河文化育英才,古老的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物化天宝,人杰地灵。享誉海内外的汤氏面塑艺术,就起源于通州,是运河文化孕育的艺术奇葩。

第一代面塑大师汤子博(艺名面人汤),1882年生于通州新城南街。先生少喜绘塑,兴趣广泛。对医、儒、释、道、禅均有研究。清末在通州万寿宫偶遇山东面塑艺人,颇感兴趣,遂购其面团,潜心研习面塑,终有所成。他将传统签举式玩偶改革成托板式面塑艺术品,更创新了核桃面人艺术珍品。汤氏面塑独具特色,人物神态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精细所致,能在半个核桃里塑造27个人物,堪称艺术绝品。1956年中央工艺美院成立汤子博工作室,从此"面人汤"从民间登上艺术殿堂。汤子博先生为发展民族工艺美术事业勤奋创作,默默奉献毕生精力。其作品多被选为国家礼品并常参加国内外展览,曾获"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奖章。

面人汤第二代传人汤夙国,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先生成长于艺术之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幼工诗文,善绘画。得家父真传,对面塑艺术承上启下,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总结、创新、发展,使面塑艺术更具时代和民族特点。其著作有《面塑大师汤子博画稿》、《面塑制作》、《中华民间艺术大观》、《北美印地安艺术史》等。先生曾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20多个国家进行访问,讲学,举办展览,对宣传民族文化,增进友好往来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奖并被徐悲鸿纪念馆、巴黎大学、日本东京艺人等收藏。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汤夙国先生"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通州区档案馆在区委、区政府和汤夙国先生大力支持下,建立"面人汤艺术馆",旨在弘扬运河文化,展示通州深厚文化底蕴。
  
著名作家刘白羽


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9月28日生,北京通州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

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

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

刘白羽文学艺术档案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宋平同志在“纪念刘白羽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暨《刘白羽文集》首发式”上指出:“刘白羽在火热的战斗中,以满腔热忱和生花妙笔,写人民的勤劳勇敢,写人民求解放的伟大斗争,写人民创作历史的力量。刘白羽的作品充满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给读者很强的感染力,对年轻一代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刘白羽文库的建立,将对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推荐书目:《刘白羽散文选集》、《心灵的历程》、《第二个太阳》、《大海》、《刘白羽文集》。

 多才多艺的高占祥

高占祥,1935年11月生于通州郝家府村。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书法家、摄影家。历任541厂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北京市团委副书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河北省委书记,国家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共第十二届中央侯补委员。现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高占祥从小家境贫寒,曾在钢铁厂和印刷厂当工人,他以极大的热情奋发学习,业余时间坚持夜校学习长达15年之久。从一个童工成长为国家高级文化领导人,堪称自学成才的典范。

高占祥是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文化界领导人。他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他主张文艺评论应以“浇花”为主;文艺领导提倡“微调”方法,被称为“浇花论”和“微调论”。他为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占祥同志既是文化事业的领导者,又是文艺创作的行家里手,是一位好文学、善诗歌、懂戏剧、醉书画、爱舞蹈、迷摄影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浇花集》、《微言集》、《微风集》、《春泥集》、《文坛百论》、《人生宝鉴》、《处世歌诀》、《社会文化论》、《文化艺术管理论》等十几部三百多万字。高占祥酷爱书法,造诣精深。他的书法既有民族传统的浓厚功底,又溶入了他对书法的独到理解和感悟,潇洒飘逸,独具风格。其书法作品已被世界20多个国家收藏。主要作品有《高占祥书法选》、《高占祥书法集》等。占祥同志的摄影作品视角独特、构思精巧、寓意深刻,达到了喜人夺目、经久耐看,令人回味的的境界。《高占祥人物摄影作品集》、《荷花魂》、《莲花韵》等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和行家好评。

通州档案馆于1994年开始收集、整理高占祥文学艺术档案资料,并建有“高占祥文库”。目前已收藏高占祥的著作、手稿、字画、日记、证章、证书、藏书、照片、音像等十多个种类的档案资料约2000余卷(件)。这此资料生动地再现了高占祥自学成才之路,也反映了他在艺术领域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高占祥同志奉献给通州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

推荐书目:《人生宝鉴》、《处世歌诀》、《恪守篇》、《微笑》、《高占祥书法集》、《莲花韵》。

著名作家刘绍棠

刘绍棠,著名作家。通州儒林村人。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刘绍棠1948年参加革命,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现已出版5卷)。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蛾眉》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刘绍棠生在通州,长在通州,写的也是通州,堪称“铁心务农”的乡土文学大师。他创作形成的大量书稿、资料,充满乡土气息,既是刘绍棠几十年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也艺术地再现了通州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浓厚通州地方特色的档案珍品。

刘绍棠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在著作中写道:“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二十世纪风貌,为二十一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并曾表示将全部文学档案捐赠给通州档案馆。目前通州档案馆建有“刘绍棠文库”,收藏他的著作、手稿、书信、剪报、藏书、证章、证书、照片、实物等全部文学资料约1600余卷(件),这些资料是刘结棠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开展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生动素材。

推荐书目:《我是刘绍棠》、《乡土与创作》、《如是我人》、《蝈笼絮语》、《红帽子随笔》、《青枝绿叶》、《京门脸子》、《敬柳亭说书》、《蛾眉》、《黄花闺女池塘》。

 李德全

她作为中国妇女的代表,出席过1946年在美国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她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副团长,又出席了1953年在丹麦召开的一次世界妇女会议。

他就是爱国将军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

1896年,李德全出生在北京通县草房村,后来定居在复兴庄。幼年时进入村北的通县富育小学读书。1911年,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北京贝满女中。中学毕业后,她以大学毕业后回母校任教和逐年偿还贷款为条件,又申请了教会的一笔钱,成了北京燕京大学的前身之一、私立女子协和大学的一名女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大学生。

大学毕业时李德全已经二十四五岁了,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方,女孩子在十六七岁就有了婆家,而李德全为了偿还教会的贷款以及供养几个弟弟上学,一直没顾上谈自己的婚事。

转眼她就29岁了,亲戚朋友都很着急。有一天,李德全的堂姐对她说:“有一个大兵想请我吃饭,可我害怕,要不你陪我去?”李德全说:“大兵有什么可怕的?又不是三头六臂,去就去。”就是这一顿饭,月老的红线把李德全和冯玉祥连到了一起。

这时候冯玉祥正在北京任陆军检阅使。有不少热心的人给他介绍小姐,大兵出身的他都不愿意,丧偶两年多了,还一直拖着。正好李德全的堂姐夫是冯玉祥部下,就给冯玉祥提了这门亲。

有缘分的是,偏偏冯玉祥在不久前还听过李德全的演讲,非常佩服,能让冯玉祥佩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冯玉祥不仅是个出色的带兵人,也善于演讲,还是个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在那顿饭局中,就挑明了话头。冯玉祥首先表示了同意,李德全也没有意见。他们两人都是基督教。冯玉祥是有名的基督将军。李德全3岁的时候就由父亲抱到教堂举行了洗礼。有一次开玩笑,冯玉祥问李德全:“你为什么要和我结婚?”李德全说:“上帝怕你不为人民办事,派我来监督你。”李德全由此走出了学校和教会的小圈子,从给中学生讲代数和西洋史到给军官教导团讲解三民主义,这对李德全来说是一个大大的飞跃,她接触了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了政治。

李德全在教会学校接受了西洋教育,也给冯玉祥打开了一扇很新鲜的大门。他们结婚的这一年,正是孙中山给三民主义赋予新的内容的一年,他们坚决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电请孙中山,李德全代表冯玉祥前去迎接。孙中山送给她6000册《三民主义》和1000册《建国大纲》,其中有一本是亲手抄的。这是珍品,孙中山一共就抄了两本,另一本给了宋庆龄。1945年8月,在重庆九龙坡机场代表冯玉祥迎接毛泽东的也是李德全。

那时,人们都说李德全是“政治夫人”。女儿冯理达说,旧军人出身的父亲和大学生基督徒的母亲,一个旧,一个新,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他俩却非常融洽。

1926年5月,李德全随冯玉祥访问苏联,3个月后冯玉祥回国,李德全继续留在苏联参观。她结识了很多在苏联中山大学学习的中国同志,也读了一些马列主义的书,这使她的世界观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她决心以苏联妇女为榜样,为中国的劳苦大众贡献自己的力量。

早在她来苏联的前一年,李德全就在北京创办了一所求知学校,吸收贫苦的儿童免费入学。回国后,她随冯玉祥潜居泰山时,变卖了结婚时的全部首饰,和冯玉祥一起办了15所纪念武训的小学和一所高等小学,招生二千多人。以后这些学校的学生很多都参加了抗日救国的行列。

1938年3月,中国共产党联合各党派、爱国知名人士在武汉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分会,安置了大批的战区难童。李德全是其中的一名发起人,担任了副理事长,理事长是宋美龄。该保育会组织大规模的艰巨的难童抢救工作,从战火中先后抢救出了两万名难童,送到后方建立了四十多个儿童保育院。不仅如此,她还倾其所有,认捐了511名儿童的保育费。当时,宋美龄认捐了200名儿童的保育费,按1名儿童60元计算,李德全拿出了三万多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很了不起的费用了。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冯玉祥和李德全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从美国赶回来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途中,轮船突然失火,冯玉祥和小女儿冯晓达不幸遇难。究竟是谁放的火?国民党指责苏联,因为那艘船是苏联的。苏联则指责是国民党。因为始终没有抓住凶手,也就始终是一个谜。

其实,谜也不是谜的,国民党早就把冯玉祥恨之入骨,欲置他于死地了。

为了除掉实行内战独裁的大障碍,蒋介石以“考察水利”为名把冯玉祥放逐美国。1946年秋,李德全和冯玉祥以及女儿冯理达等来到美国旧金山。李德全出席了世界妇女大会,在国际讲坛上她提出了两个提案,一个是“联合世界各界妇女为争取民主和平而奋斗,”一个是“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两个提案都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

1947年10月10日,冯玉祥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国庆演词》,公开揭露蒋介石独裁卖国。一个月后,冯玉祥又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了《我为什么与蒋介石决裂》一文,说蒋政权是所有中国坏政府的顶点,无论多少外国金钱也不能他的垮台。这一下蒋介石是真的坐不住了。

李德全给冯玉祥写信说:“国民党员要重新登记了,老蒋招你回国,这一切都证明你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更高了,高得使他怕极了!努力吧,光明就在眼前。”

冯玉祥不回国,蒋介石宣布开除冯玉祥国民党党籍。冯玉祥立即发表了一封致蒋介石的公开信:“现在我已经感到过去支持你的罪过,而要向中国人民负起责任,协助他们把你赶走。”

这时,冯玉祥已经做好了随时被暗害的准备,他于1948年2月10日在纽约亲笔预立了遗嘱。一共7条,主要内容是:1.联俄联共,这是方针;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和民盟宣言可作为指针;3.反帝反封建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一定会胜利;4.蒋介石是帝国主义走狗,非铲除不可;5.房子全给李德全;6.还有几个未成年的孩子,能够自爱,有双手,就不会饿死;7.如果我是在国内,骨灰深埋6尺种树,树成给学生作桌椅……

冯玉祥口述,李德全记录整理,还写完了《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1948年夏天,冯玉祥一家回国参加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冯将军全家为了安全,坐了一艘“胜利”号轮船,取道苏联回国。本来船上没有什么乘客,却不知道为什么在瑞士的一个港口停了很长时间,还上来一群人。9月1日,船行到黑海,着了场大火。

冯理达当时在船上,她回忆说:“因为大家都在睡觉,没有谁知道火是怎么着起来的,等到发现时,舱里全都是烟了。冯理达就给滚滚的烟熏昏了,被家人从小小的船舱窗户给塞到了甲板上,呼吸了新鲜空气才逐渐清醒过来,小女儿晓达说出去看看,跑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父亲母亲在另一间舱房,满房子都是烟,等救出来,父亲已经去世了。冯理达说底舱还有很多的学生,都被烟熏死了。母亲也被熏昏了。在船上她一直不知道冯玉祥的去世,到了苏联儿女们才告诉她,几天工夫,她的头发就全白了。但她还是撑着病弱的身体,为冯玉祥操办了后事。

她作为中国妇女的代表,出席了1946年在美国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她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副团长,又出席了1953年在丹麦召开的又一次世界妇女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副主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部长。曾当选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任,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4月23日病逝于北京,年76岁。
主办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本站内容未经通州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
通州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电话:010-69545238 北京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通州服务站:010-69510964 69515193
京ICP备12013050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002 网站标识码:1101120009
技术支持:北京旅游信息网 八通在线科技